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強調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指出:“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改革創新和重大項目落實,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軍民融合發展作為國家戰略,是國家意志的最高體現,是國家行為的集中表達,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河南軍地各級的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同時也是河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引擎和難得機遇,必須把黨中央和總書記的決策部署落實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全過程,為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提供重要支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落實戰略決策自覺看齊追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軍民融合發展放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來謀劃,放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全局中來運籌,統一富國和強軍兩大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統合經濟和國防兩種實力,圍繞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回答了“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系列重要講話的“軍民融合篇”,為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
要跟得上、站到位,就是以戰略視野把握軍民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充分認清軍民融合是世界大勢、時代潮流。當今世界大國戰略博弈都是綜合國力的較量,與軍民融合發展的深度與質量直接關聯。美國二戰期間通過軍民融合迅速將社會資源轉化為強大戰爭實力,贏得了戰爭并長期保持世界軍事霸主地位。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的軍民融合程度也都很高,而我國這方面的潛力還遠未發揮出來。充分認清軍民融合是復興大計、強國根本。強國是軍事和經濟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更好發揮國防建設對經濟建設的溢出效應和拉動作用,拓展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充分認清軍民融合是強軍之路、興軍之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國防是全民的國防,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現代化是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事業。當前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斗力的耦合關聯越來越緊,贏得軍事競爭優勢必須立足強大的國家整體實力,通過軍民融合更好地凝聚國家意志、匯聚全社會之力,把快速增長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轉化為軍事實力。充分認清軍民融合是安全基石、發展保障。未來20年我國將加速實現由大向強發展,面臨的外部制約、發展阻力、安全壓力相互疊加,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累積,迫切需要統籌安全與發展,加快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保障國家長治久安提供可靠支撐。
要理解透、把握準,就是全面系統掌握軍民融合發展的科學內涵。習近平總書記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思想是一個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在戰略定位上,強調軍民融合發展關乎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是實現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的必由之路;在時代定位上,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過渡、進而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期;在奮斗目標上,強調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在總體要求上,強調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新形勢下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的領導、強化國家主導、注重融合共享、發揮市場作用、深化改革創新;在實現途徑上,指出要向軍民融合發展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系統學習領會、深刻理解把握,切實作為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理論指引和根本遵循。
要強覺悟、勇擔當,就是切實強化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政治責任。要以堅定的政治信仰推動軍民融合。習近平總書記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思想,與我們黨經過長期探索實踐形成的軍民兩用、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民融合式發展等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我們黨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統籌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們黨探索當代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規律的又一重大飛躍,必須深扎對軍民融合戰略的信仰之根,作為科學真理真學真信,做到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要以堅定的政治定力推動軍民融合。黨的十八大以來,軍地各級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融合實踐逐步深入,融合成效持續深化,融合威力日益彰顯,必須以堅定不移、毫不動搖、一以貫之、不折不扣的信念信心、意志毅力,謀融合、促融合、抓融合。要以堅定的政治忠誠推動軍民融合。自覺堅定“四個意識”,站在維護核心、看齊追隨的政治高度,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軍民融合向縱深發展。
發揮融合優勢深化融合成效
河南軍民融合起步早、發展快、基礎實,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思想,擺在突出位置,加強組織領導,創新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扶持,融合渠道、融合實踐、融合模式不斷豐富,打造了軍民融合“河南樣本”。當前,河南正處于蓄勢崛起、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搶抓軍民融合戰略落地的重大機遇,進一步發揮融合優勢、釋放融合潛力、深化融合成效,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發揮雙擁大省的傳統優勢。河南是革命老區、紅色熱土,民擁軍、軍愛民的氛圍濃厚。近年來,各級以鞏固軍政軍民團結、推動富民強省與興武強軍為目標,以軍民雙擁共建、軍地互辦實事活動為抓手,走出了一條領導決策、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的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早在2012年,省委就研究出臺《關于深入推進河南省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意見》,在全國率先建立省級軍民融合式發展聯席會議協調機制,省委、省政府還陸續制定17個軍民融合發展文件規定,推動軍民融合進入決策、進入制度、進入工作,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揮經濟大省的潛力優勢。近年來,河南經濟增速持續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生產總值穩居中部第一,去年生產總值首次超過4萬億大關。河南擁有獨一無二的交通區位優勢,形成了“米”字形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6400公里,新鄭國際機場是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中國四大貨運機場之一。河南產業基礎雄厚,打造出裝備制造業、食品加工業兩個萬億級產業。這些獨特的條件為軍民融合發展提供了豐厚潛力。2016年以來,新建國家級動員中心2個、人防工程265萬平方米、交通戰備道路50條,經濟基礎對軍民融合的支撐作用初步顯現。當前,河南正著力推進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原城市群“三區一群”為代表的一系列戰略規劃,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軍民融合發展空間廣闊。
發揮軍工大省的實力優勢。河南省承擔軍工任務企業達150家,居全國第4位;取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保密資格的單位達200家,居全國第6位,“軍轉民”“民參軍”實力雄厚、規模較大。2016年以來,駐豫軍工單位的民品營業收入比重達76%,依托駐豫軍工單位培育軍民融合產業園區24個,特別是承擔了大量國家重點工程和重點型號的科研生產任務,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和建軍90周年朱日和沙場大閱兵中,在“神舟”載人航天、“嫦娥”探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航空母艦、第4代戰機等國家重大工程、重點型號中,河南的企業都作出了積極貢獻。未來5年,軍工經濟增加值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將達到8%。
發揮駐軍大省的力量優勢。省內駐8個軍級單位,其中團以上300多個、軍事院校4個,軍事需求空間巨大,同時可以發揮軍隊人員、裝備、技術優勢,實現生產力與戰斗力同步提升。2016年以來,依托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解放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等軍事院校,圍繞可見光通信、超級電容、工業CT、北斗導航、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開展戰略合作,發布項目17個,簽約企業22家。駐豫部隊廣大官兵積極投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在重大工程建設、搶險救災、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等重大任務中當先鋒挑重擔。今年以來,共聯系幫扶190個貧困村、實施推進600多個扶貧攻堅項目,聯系幫扶900多戶貧困群眾,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立足省域實際提升融合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必須立足國情軍情,堅持從實際出發。作為河南來講,就是要結合實際,統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各項工作,著力在“統”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見實效,全面提升軍民融合層次水平,走出一條河南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路子。
堅持黨的領導。這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政治優勢。軍民融合涉及部門多、領域寬、范圍廣、難度大,必須加強黨的領導,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央印發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意見》、軍民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都把堅持黨的領導作為首條原則。要把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順暢高效的組織領導體制,著力破解軍民二元分離結構,破除制度藩籬和利益羈絆,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軍民融合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
強化問題導向。這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方法。從實踐看,與國家安全形勢和發展任務相比,與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時代要求相比,當前軍民融合發展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有的理解不夠到位,對軍民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認識比較統一,但對科學內涵吃得不透、研究不深,對融什么、怎么融、融到什么程度還缺乏思路;有的存在等靠思想,積極主動作為不夠,還停留在文件上、會議上、口號上,融合發展還沒有具體落地;有的定措施、提要求籠而統之、大而化之,不夠精準,制定的規劃對需求提報如何規范、軍地如何銜接、資源如何配置等沒有可操作性的辦法;有的找不到“橋”和“船”,缺抓手、缺載體、缺方法,推進軍民融合成效不夠明顯;有的運行機制不順,雖然軍地之間建立了不少協調機制,但具體落實仍存在多頭管或無人管的現象;有的制度規定還不夠健全配套,推進軍民融合仍存在靠行政命令、靠感情協調的問題,等等。對這些矛盾問題,要敢于直面、勇于克難,拉單列條、掛賬銷號,以問題解決促進軍民融合向深里走、往實處落。
聚焦重點領域。這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著力點。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強調,要向國防科技工業、后勤建設、經濟建設項目等軍民融合發展重點領域聚焦用力,以點帶面推動整體水平提升。河南省委、省政府結合實際提出重點推進六個領域的軍民融合。推進基礎設施軍地共建共享,在城建、公路、鐵路、機場、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中體現軍事需求,鏈接軍事功能,提高軍民兼容程度和平戰轉換能力。推進國防科技工業融合發展,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壯大軍民融合優勢產業,進一步拓展“民參軍”企業發展空間,逐步形成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主陣地。推進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加強軍地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資源整合,促進科技成果雙向轉移轉化,強化軍民融合發展的科技支撐。推進軍地聯合人力資源開發利用,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運用軍隊教育資源培養地方人才,推動軍隊退役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推進后勤建設軍地互通,加強物資器材、產品食品、醫療衛生等資源共享,把軍事后勤保障扎根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土壤之中。推進軍地應急協同和公共安全建設,加強應急應戰能力建設,建立健全軍地應急行動協調機制,促進軍地網絡、信息等安全資源共享,不斷提升軍地聯合維護公共安全能力。
突出改革創新。這是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動力源泉。要把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優化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體系。積極推進制度創新,以河南“十三五”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規劃》為藍本,結合各行業、各部門、各系統實際,積極出臺配套性政策。積極推進機制創新,探索建立組織管理、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監督評估等機制,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積極推進平臺創新,按照“政府主導、需求牽引、軍地對接、市場運作”的模式,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建立河南軍民融合發展平臺,打造政策宣傳的窗口、信息溝通的通道、技術轉化的橋梁、人才培養的陣地、產品互通的紐帶,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新的載體。
當好橋梁紐帶發揮職能作用
省軍區系統是同級地方黨委的軍事部、政府的兵役機關,是國防動員的領導和組織協調機構,具有黨管武裝的政治優勢、雙重領導的制度優勢、寓軍于民的組織優勢、服務三軍的職能優勢,以及上下貫通、平戰銜接、軍地互聯、分工協作的領導指揮體制優勢,融合協調是分內職責和特有功能。這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央軍委明確賦予省軍區系統軍民融合協調職能。這是對軍民融合發展規律的科學認知,是省軍區系統根本職能的回歸。省軍區各級要積極適應新的形勢任務要求,充分認清肩負的職能任務,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重大戰略,當好橋梁紐帶,發揮五個作用。
總體籌劃的參謀作用。依據國家和軍隊相關政策法規,著眼推動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協調推動制定或修訂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規劃,協調推動。ㄊ、縣)融合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明確方向、路徑、重點等,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路線圖和時間表。
需求牽引的統籌作用。依托省軍區系統設立區域性軍民融合協調服務機構,健全軍地融合發展需求雙向對接機制,組織融合潛力調查,精準掌握融合需求,形成動態數據支撐,每年組織匯總論證本區域內軍隊和地方融合發展需求,牽引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軍地對接的協調作用。在黨委、政府領導下,發揮省軍區系統聯結軍地的橋梁紐帶優勢,協調落實上級決策指示,協調指導軍地融合共建,協調強化軍地協作配合,力求軍地步調一致、同頻共振,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以實際行動助力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推進落實的加速作用。協調建立軍民融合規劃落實考評體系,把軍民融合納入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期目標,納入機關部門績效評價體系,納入巡視監督范疇。每年底,軍地聯合組織軍民融合責任考核評價,考核結果作為衡量干部政績、晉升任用和單位評先創優的重要指標。
成果共享的轉化作用。協調推進軍地項目共建、設施共用、資源共享、技術互轉,加速推進“軍轉民”“民參軍”,支持軍地產業協同創新、聯合攻關,形成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培育和積蓄國防動員潛力。深化國防動員系統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踐探索,積極推進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人才培養、軍隊社會化保障、全面停止有償服務等方面深度融合發展,以絕對忠誠的使命擔當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實績,軍地攜手譜寫河南軍民融合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