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業,打開人生另一扇門
話題背景 隨著社會發展和部隊建設需要,轉業已經成為很多士官和部分青年軍官越來越無法回避的話題。他們有的是由于部隊編制調整,服從需要脫下軍裝,帶著“有沒有崗位,能不能適應”的憂慮從頭開始;有的擔任警衛、軍事指揮等工作,臨近服役期滿,沒有技術和學歷讓他們信心不足;還有的掌握著社會急需的專業技術,想到地方一展才華,因而對轉業充滿期盼。 近日,筆者對沈陽軍區某部年輕軍官和士官進行調查時發現,轉業的心態調整和專業培訓已成為帶兵干部日益重視的問題。 現象掃描 憂,角色轉變造成心理負擔 沈陽軍區某部司務長小王,從戰士、班長干到司務長,從軍14年來多次榮獲嘉獎,兩次立三等功。三十而立,正當他斗志昂揚準備來年的工作計劃時,轉業成了他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這個向來快言快語、從來不怕困難的“老”士官,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擔憂了。他說,對服役條例的規定、組織的決定,我理解也服從,可這身軍裝還真沒穿夠,再說到地方工作,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工作方式和人際關系,真不知道能不能適應。 盼,謀求人生“二次定位” 沈陽軍區某部運輸團技師小邵是一個三級士官,入伍六年多,勇于吃苦,勤于鉆研,有一手出色的汽車修理技術?蛇@些日子,戰士們都反映小邵工作心不在焉,常?吹剿麏A著書本匆匆忙忙往圖書館跑。小邵說,現在地方汽車修配廠的高級技工供不應求,自己希望趁年輕技術好回地方闖闖,F在利用業余時間把機械修理的自考證書讀下來,轉業回地方工作好找一些。 怕,能力不強難于適應 沈陽軍區某醫院護師小于軍校畢業后分到手術室工作有七年了,工作一直認真負責,但最近小于的情緒總是不高。組織和她談心,她說,軍隊體制編制調整,學校、醫院是“減”的主要對象,而我們護士更是首當其沖?苫氐降胤,人家單位早就人滿為患,轉到其他單位,專業又不對口,一切都得從頭學起……每年這個時候我和同事都會有過“年關”的感覺,生怕轉業的命令落到自己頭上。 各抒己見 轉業,就是從部隊這所大學校畢業 ●某部通信站技師 李智剛 離開軍營和戰友,有留戀情緒是正常的,但過分的感傷會模糊前進的視線;告別多年的軍旅生涯,難免會作一番回顧總結,但總放不下未竟的心愿,就會產生揮之不去的煩惱。作為軍人,我們脫下軍裝也是服從命令和需要,是為了部隊建設能更好地推進。不能一味沉浸在個人得失中,更不能產生混一天是一天的消極情緒。轉業,就是從部隊這所大學校畢業。站好最后一班崗,滿懷信心和勇氣走向社會,這才是軍人本色。 迎接挑戰,積極看待變化中的轉機 ●某軍區軍轉辦干事 轉業對于一些人,可能是個“被動”的過程,但不應是“消沉”的過程。面對轉業,首先要化被動為主動,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變化之中的轉機。同時以辯證的眼光看待在部隊養成的良好素質和作風,敢于肯定自己。第二,珍惜時光。成功在于追求的過程,要把對軍隊的留戀化為站好最后一班崗、出好最后一班車、帶好最后一班兵的動力,多給部隊留下好經驗,好作風,為自己的軍旅生涯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第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肯吃苦,勤動腦,就一定會闖出一片天地。 吃苦耐勞,圓我創業之夢 ●原某部士官 趙平 去年11月,我選擇自主擇業的方式離開了軍營。家鄉的一個四星級酒店招聘保安,我咬著牙像新兵下連時一樣上操、站崗、巡邏,心想一定要給軍人爭口氣,不到半年,因為工作勤懇被提升為酒店保安部經理。在業余時間里,我潛心研究西餐廳管理,三個月后,我向總經理提出了辭職,用自己的安置費在市中心的步行街上開了一個西餐廳。創業時,我聘用復員軍人做員工,每天出早操,我們的迎賓禮、點菜和傳菜,整齊劃一、親切大方,前廳后廚像軍營一樣整潔,顧客越來越多。所以,只要發揮自己長處,肯吃苦,勤用心,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軍人素質,讓我贏得尊敬 ●原某醫院護師 王莉 3年前我轉業到建設銀行支行工作,專業不對口,加上那時我孩子還很小,同事都勸我在家休假。但我知道大家都在觀察我這個“從部隊來的人”,只有盡快掌握技術,把工作做好才能讓大家刮目相看。于是我利用一切時間“充電”,甚至在給孩子喂奶的時候都在默誦財務術語,不到一年,我就掌握了4門專業知識,很快成了業務骨干,贏得了同事的尊敬,F在看來,就是這種不服輸的軍人素質讓我打開了工作局面。 主任點評 轉業,就是打開人生的另一扇門 ●某軍區總醫院政治部主任 張永前 面對轉業這道門檻,也許有些同志會覺得自己文憑不如人,技術不對口,思維方式不合拍,所以感到前途迷茫?晌业慕涷炇,軍人有很多別人無法比擬的優勢。復轉軍人經過部隊生活全方位的磨礪,鑄就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雷厲風行的作風和不向困難低頭的勇氣。這些潛在素質是部隊留給你們的最寶貴財富,也正是搏擊市場、重新創業中最需要的。 在轉化潛在優勢的同時,作為部隊,也要積極創造條件開發復轉軍人的業務優勢。近年來,我部在保證部隊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步驟有計劃地鼓勵士官和年輕軍官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各類院校的相關培訓和考試,包括機械維修、計算機培訓、心理學等課程,不僅提高了部隊的管理水平,而且讓復轉軍人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可以踏踏實實的干工作,交好班。雙管齊下,相信轉業之際,就是我們打開人生另一扇門之時。 編后 按照唯物辯證法,惟一不變的 就是變化。變化,往往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編這組稿件時,正好看到一本書,就叫《轉變》。書言:人的一生,會有很多次“轉變”,每一次“轉變”,都像是一次“移栽”,由內到外有一個適應外部變化的過程。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當我們告別軍營、轉換角色時,除了要做好行動上的準備,更要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一是要從舊有的人際關系和工作環境中擺脫出來,向過去告別。二是在未來還沒有清晰地展現出來時,不要迷茫和空虛,一方面總結過往,一方面尋找自己的目標。三是永遠不要用“準備不足”來逃避行動,要推著自己一步步往前走。 人生每一階段都有自己的任務。相信憑著幾年軍營生活的歷練,當我們勇敢走向社會的時候,轉業,就意味著一次新的轉機和成長。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