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改變命運——來自20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的創業報告
引子 一次特殊的論壇 10月初,國務院軍轉辦傳來消息:2010年全軍和武警部隊3.9萬余名干部轉業到地方工作,其中6469人選擇自主擇業,約占16.4%,與往年相比,有明顯回升。 對這些選擇自主擇業的軍轉干部,全軍轉業辦有關負責人在表達敬意、給予鼓勵的同時,特意介紹了一次特殊的論壇——軍轉干部創業論壇。 今年5月20日的那次論壇,發言踴躍,主持人不得不一再壓縮發言時間。會上會下,20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的創業故事引起廣泛關注。其中貫穿兩個關鍵詞——學習、知識。 他們的創業經歷給人以啟示:知識就是力量,學習改變命運。 賠錢容易賺錢難 決定賠與賺的,表面看是生意,實質上是學習 1.一年創下2991萬元銷售額 醫藥行業涉及國計民生,向來十分敏感。扈本山偏偏創造了奇跡:2006年1月,獲得全國首家網上藥店許可證,通過互聯網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銷售藥品。 扈本山現任北京市京衛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2001年,時任總后某直屬倉庫主任的他,轉業時選擇了自主擇業,第二年依托北京豐臺區科技園籌建成立京衛醫藥科技集團。 企業運行之初,扈本山幾經努力拿到美國、瑞士、德國、法國等國家一些特效藥品在中國的銷售代理權,當年創下2991萬元銷售額。 轉業第二年才注冊成立公司的扈本山,為啥會有這么大能耐? 原來,轉業第一年,戰友到地方單位上班的時候,他選擇了進北京大學就讀“企業高級管理研修班”。多年后回憶,扈本山說,正是這一年“充電”,給了他一個可靠的支點。 2.8300萬元與2000萬元的艱難抉擇 商海浮沉。賺錢不容易,賠錢卻是瞬間的事。 孫有華以濟南軍區某部上尉軍官身份轉業之初,帶領11個人開辦沙場,淘到“第一桶金”。事業風生水起,他卻差點被8300萬元資金壓垮。 2005年,合作者突然提出撤走占投資60%的股份。選擇只有兩個:要么買斷對方3000萬元股份,接下5000萬元債務,還要墊支政府300萬元欠款;要么對方支付他2000萬元,買斷他持有的股份。 面對8300萬元與2000萬元之間的艱難抉擇,孫有華“砸鍋賣鐵”硬撐下來,擁有了自己獨資的第一家酒店,也背上了沉重的經濟包袱。從那時起,孫有華開始了瘋狂的“補課”:見縫插針學習市場經濟知識,還完成了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研讀。 如今擔任山東陽光集團董事長的孫有華,懂得了資金風險預測,并擁有酒店、房地產、礦產、生物科技、文化傳媒5大支柱產業,幫助2000多人實現就業。 3.鐵鍋臺·經適房 像孫有華一樣跌過跟頭的,不在少數。 轉業前任武警沈陽市支隊副政委的趙輕翔,現在是關東餐飲文化品牌“福鍋記”的老板,2009年被評為沈陽市和遼寧省優秀軍轉干部。當初,看似簡單的鐵鍋桌臺把他折騰得夠嗆,拆了改,改了裝,就連試鍋的原料也花了不少冤枉錢。 在上海開辦御康醫院的馬述春,自主擇業前在第二軍醫大學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為籌集創業資金,他把部隊配售的經濟適用房抵押給一位朋友。 如今,功成名就的趙輕翔、馬述春有個共同感受:學中干,干中學,想干一番事業,就得學習,就得積累儲備相關知識。 今天你學習了嗎 除了向書本學、向實踐學,還要向群眾學 4.從戰士到金融學博士 周志平能成為金融學博士?從戰士起步的他從來沒想到。2001年,43歲的他自主擇業退出現役前,在武警部隊后勤部任處長。 當初自主擇業擔心找不到工作,周志平做好了開出租車的準備。當證券、基金、上市公司等名詞在眼前展現時,他決定進軍資本市場領域,同時也看清了自己的先天不足——理論知識欠缺。 周志平花光了全部轉業安置費,用6年時間完成高級財務經理研修和金融學博士的研修。博士論文答辯的最后,他動情地陳述:“我不是學得最好的,但肯定是收獲最大的。” 靠專業知識支撐,周志平從一個準備開出租車的人,成長為天津海濱礦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這幾年,他與同學、老師倡議發起的“金融學博士論壇”每年組織一兩次活動,至今已有10次。論壇吸引了當今中國資本市場許多著名的經濟學家和學者參加。 5.美國公路的啟示 與周志平遨游書海不同,胡吉斌更多是向實踐學習,也包括國外的實踐。 胡吉斌自主擇業前,曾任武警交通部隊某部工程部主任、副總工程師,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豐富。2002年,他著手創立新疆軍轉路橋有限責任公司后才發現,自己欠缺的東西實在太多。 2009年7月,胡吉斌到美國考察時發現,當地公路建設中的砂石材料基本達到零污染。他很受觸動,回國后立即組織公司高層召開會議,借鑒美國公路建設先進經驗。 一個“意外”收獲是:2009年,胡吉斌的公司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交通廳考核評定為A級信用企業,并被自治區公路局評為先進集體。 6.領導與專家的雙重角色 眼下,北京向往科技商務網絡有限公司實現了一次飛躍:從眾多有實力、有背景的對手中脫穎而出,獲得中國技術交易國際業務網站的創辦權。不少人說,這要歸功于公司董事長相征的智慧。 轉業前在總參某部任作訓參謀的相征坦言,他對網絡不太懂,但能向懂網絡的人學習;他對管理不太通,但能向會管理的人學習。結果,相征成了“專家面前的領導”——能把專家們團結起來干事業,也成了“領導面前的專家”——能把領導們不懂的專業說清楚。 相征說,學習幫了他大忙——向專家學習,自己成了專家;向領導學習,自己成了領導。游走于“領導”與“專家”的雙重角色之間,相征如魚得水,事業不斷走向輝煌。 學習是一種溝通方式 不學不行,學慢了也不行 7.假如當初不賠那幾百萬元 讓劉鐵剛放棄幾百萬元血汗錢,要說不心疼是假的。 在河北省軍區某部干了8年后勤部長的他,創業掙錢后盲目買下一家鐵選廠和4個鐵礦井,結果中了圈套。許多老戰友聽說后紛紛要找賣礦人算賬,說我們這些人舞槍弄炮幾十年,哪能咽下這口氣?同樣著急上火的劉鐵剛明白,不能圖一時痛快給社會添亂,給軍轉干部抹黑。 慢慢靜下心來,劉鐵剛怪自己不懂市場經濟的紛繁復雜,不懂得用法律手段自我防范。從上當吃虧開始,他更注重讀書看報、上網瀏覽、看時事新聞,還經常到知名高校、成功企業走訪,向專家教授咨詢,主動探索軍事管理與現代企業的融合之道。 書讀多了,更懂得履行社會責任。如今,擔任唐山市信至工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劉鐵剛已擁有4家公司,年營業額超過億元,累計上繳利稅5000多萬元。他說,假如當初不賠那幾百萬元,也許至今不懂得學習的重要。 8.3次創業失敗與2小時考核 面談 羅鐵庚轉業前任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自主擇業后3次創業失敗。 2006年11月,他手里只剩10萬元。偏偏這時岳父遭遇車禍受重傷,手術治療花掉近30萬元,肇事者無賠付能力,羅鐵庚支付16萬余元,成了一個負債的人。他沒找部隊援助,沒向地方政府伸手。 轉機出現在2007年1月。經朋友介紹,羅鐵庚與一家英國公司接觸,僅僅2小時考核面談,就與他簽訂長期合作的訂單。事后英國公司的老板解釋說,他們看重的正是羅鐵庚的創業經歷、軍人素質和專業素養。 發展到今年,羅鐵庚手下會集了68名全國各地的軟件高手,業務已拓展到英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羅鐵庚說,創業失敗讓他更加謹慎,學習積累則讓他恢復了信心,有了足夠的底氣。 9.越學習越相信法律的尊嚴 轉業前擔任中央軍委法制局法制員的劉廣濱,自主擇業后成了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還被中國政法大學聘為兼職教授。 在軍委法制局工作期間,劉廣濱承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大量立法項目征求軍隊意見的工作,參加香港、澳門協調機制的建立,參與《國防法》《國防教育法》《國防動員法》等法律規章的制定工作。 轉業后,他為部隊戰友提供法律服務,多年不收取律師費;與解放軍總醫院簽訂服務協議,每年遠遠超過協議規定的工作量……劉廣濱堅守一條底線:不因不掙錢而拒絕公益事業,不因掙錢而賄賂官員。 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他,離開部隊后又參加過一次研修、4次培訓:中國人民大學高級仲裁員研修,清華大學仲裁員培訓、北京仲裁委員會建設工程爭議評審員培訓、美國派普丹大學法學院爭議調解培訓、英國皇家御準仲裁員資格培訓。劉廣濱說,越學習越覺得知識不夠,越學習越相信法律的尊嚴,越學習越堅定了法律不可褻瀆的信念。 身份是什么 把學習作為一個支點,生命將多幾分精彩 10.“磚王”與“兔兒爺” 龐世由相信一句話:在變動不居的當代社會,身份不是有多少錢或者能掙多少錢,不是職業,不是住的房子,而是你的品位、你的潛力。 在云南省西疇縣人武部部長任上退役自主擇業的龐世由,創辦紅磚廠后更喜歡同行們送給他的一個綽號——磚王。 “磚王”制磚可真叫有眼光,2004年他自費到省外參觀學習,獨創一套全新的燒磚新工藝:全天候生產,不用曬磚場,無需焙干房,10畝地的生產能力相當于過去100畝地。創新無止境,2009年龐世由響應國家產業調整政策,自籌資金1200萬元,創辦了節能環保和集數字化、智能化于一體的現代化磚廠——廣西富寧富州頁巖磚廠。 從武警某部正團職位置上退役的自主擇業軍轉干部董建新,開始獺兔養殖后,把電腦和互聯網請進宿舍,在QQ上為自己取名“兔兒爺”。2006年,他投資買斷“中國獺兔”4個字的網絡注冊權,建起新疆石河子新路獺兔繁育基地網頁。 創業之初,近50歲的董建新操作電刨時左手中指被切去一截。住院治療半個月,他“惡補”獺兔專業知識,一口氣讀了4本書;貞涍@段經歷,董建新說:“要不是補充專業知識,不知道養獺兔要走多少彎路呢!”讓董建新開心的是,2010年4月,經農業部審定,他名下合作社生產的兔肉獲得無公害產品認證。 11.義務打工仔與見習總經理 “藍天健康體檢服務院”在河南鄭州市成為一個品牌,開業3年先后為10萬人做健康體檢,為社會提供了150個就業崗位。創辦人朱獻國轉業前在濟南軍區工作過,后擔任某分部衛生處處長。他創辦體檢服務院的想法是:健康體檢去醫院,與病人混在一起,不方便不說,健康的人不小心還可能因交叉感染患病。 朱獻國先后到兩家專業體檢企業義務打工一年多。如果誰說他在部隊擔任過處長,一起打工的人恐怕沒人信。 無獨有偶。先后在某集團軍和浙江省軍區任職的馬中華,現任杭州益維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離開部隊第一年,他利用親屬創建的大型民企平臺,先后在兩家公司擔任見習總經理。 12.7項國家和省級認證 現任廣州中長康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江枚元,曾是廣州軍區一名高級工程師。他轉業選擇加盟自己比較精通的IT業,可謂駕輕就熟。 江枚元以技術和轉業安置費入股,被聘為總經理后,第一件事是抓好學習。他利用業余時間先后閱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現代企業管理學》等20多本管理學書籍,還堅持到中山大學管理學院聽前沿的管理學講座。 在江枚元主持下,公司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先后取得7項國家和省級認證,在市場競爭中搶占了先機。后來,江枚元建議公司每年拿出500萬元研發資金,用于技術創新,F在,公司全體員工人手一冊《藍海戰略》。同事們說,江枚元是令人肅然起敬的IT專家,更是讓人嘆服的管理專家。 “兵商”風采 會學習的人才能看得更清,站得更穩,走得更遠 13.一本全國暢銷書 石曉良轉業前在南京軍區某炮兵師政治部任科長。他注意到,退役軍人從商,國內外不乏其例,美國商務年鑒統計,二戰以來,世界500強企業中,西點軍校培養出的董事長有1000多名、副董事長有2000多名;當代中國成功企業家行列中,退役軍人現象同樣引人注目,像聯想的柳傳志、海爾的張瑞敏、華為的任正非、雙星的汪海…… 面對這樣一個優秀群體,石曉良自主擇業選擇了“劍走偏鋒”——弘揚江蘇宜興的紫砂文化。他用6年時間采訪當今中國文人畫界傳奇人物朱新建,策劃出版的《大豐談藝》成為2007年全國美術類暢銷書。2009年,石曉良又拜會了中華孔子學會會長湯一介教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和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任法融道長,創意設計“和合天下”三教合一系列文化紫砂壺。 如今,石曉良擔任堂主的“八面來風堂”影響力波及海外。石曉良說,弘揚傳統文化更需要創新精神,前提是吸收借鑒人類一切優秀文化的成果,而這絕對離不開學習和積累。 14.與世界500強企業談判 先后在蘭州軍區和總參任職的張勁松,自主擇業后經歷了就業、擇業、創業,從2010年1月起,正式以個體身份為私營中小企業提供體驗式管理咨詢服務。他結合部隊、企業管理實踐,以及后來學習所得,獨創“三明”基礎管理——職責分明、流程透明、獎罰分明,發展了“三明”高端管理——戰略高明、用人賢明、文化鮮明。 張勁松說,他能走到今天,很感謝最初打工的民營企業出資30萬元獎勵他到北京大學學習EMBA課程。2007年7月,張勁松獲碩士學位。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他的學習成果:代表公司面對面與一家世界500強企業談判,對方深為他的專業知識所折服。 創業感言 ■職業與事業 當今社會,就業不易,創業更難。 對一名女軍官而言,選擇自主擇業更要下很大決心,F任北京市春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張羽竹,曾在原北京軍醫學院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她轉業后創辦的企業,從最初只有幾間辦公室、十幾個人,發展到如今在全國有6家分公司,擁有正式員工近1000人、兼職員工2萬余人的規模,張羽竹最大的體會是:把職業當成事業。 為生存而工作,工作不過是一種職業;為信仰而工作,工作就成了一項事業。20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在部隊年齡、職務、性別不同,在地方創業經歷、創造業績、社會影響也有差別,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像張羽竹那樣把職業當成事業,始終充滿了激情。 ■軍人與商人 現任上海安保設備工作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何棟,轉業前在總參任上?崎L。他十分欣賞華盛頓的名言:“一個優秀的農場主,打一仗就可以成為優秀的軍官。”意思是優秀的農場主善于管理,打一仗熟悉軍事活動特點后,就可以用其所長而成長為優秀的軍官。何棟由此演化出自己的創業“格言”:一名優秀的軍官,做一次生意后就可以成為優秀的商人。 這其中的過渡與轉換,離不開深厚的專業知識功底,離不開對行業形勢的清醒判斷。 20名參加論壇的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在部隊時大都立過功,有的還在重要崗位擔任過領導職務。聽他們的創業故事,可以發現,他們集體完成了一次蛻變——從出色的軍人成長為優秀的商人。 總結其中經驗,最突出的一條是:學習讓他們變得更加睿智,知識為他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起點與終點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有句名言:掙錢的最終目的,是散財。 20名參加論壇的自主擇業軍轉干部談到軍營生活,不約而同地用了一個詞:我親愛的部隊。當初選擇退出現役,走自主擇業之路,許多人是因為家里負擔重,或者因為還有沒實現的夢想。他們走向成功、掙了大錢之后,突然發現:錢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心懷天下情自真。出版美術類暢銷書的石曉良堅守一個信念:企業小,心胸不能! 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望:用知識改變命運,不只是改變自己的命運,還要改變更多人的命運。河北九鼎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喜祥,曾任空軍某部工程師,他的企業為200多名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解決了就業難題。據了解,20名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的企業大都創辦了退役軍人創業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走入軍營,部隊里第一堂課講的是“為人民服務”;搏擊商海,富起來后最終選擇的還是“為人民服務”。這起點與終點的疊加、統一,令人回味,啟人深思。 (責任編輯:admin) |
- 上一篇:《光榮院管理辦法》頒布
- 下一篇:轉業,打開人生另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