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我和河南省彭雪楓研究會會長梁小冰同志商量,組織一場什么活動,以紀念建軍95周年,抒發軍人情懷,表達對黨和軍隊的忠誠與熱愛。經過我們策劃,在西華縣杜崗會師紀念館舉辦“彭雪楓將軍率師東征杜崗會師84周年紀念活動”方案出臺。中共周口市委黨史研究室、西華縣委領導對我們的策劃很支持,同意聯合舉辦這次活動。北京市南陽商會、河南省豫宛商會、鄭州市周口商會、鄭州市鎮平商會、鄭州市西峽商會、團省委創業基金會等單位聞訊,都積極響應,踴躍派員參加。
2022年7月26日,迎接黨的20大召開、慶祝建軍95周年一一紀念彭雪楓將軍率師東征杜崗會師84周年活動在杜崗會師紀念館如期舉行。
昨天剛下了一場透雨,天空碧透,大地如洗,杜崗會師紀念館院內草木蓊郁,花翠爭榮。上午10時,在杜崗會師紀念碑前,舉行了敬獻花籃儀式。在西華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段曉主持下,河南省彭雪楓研究會、中共周口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西華縣委依次向杜崗會師紀念碑敬獻了花籃,全體參加活動人員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向紀念碑躹躬致敬。接著,大家參觀了杜崗會師紀念館,緬懷彭雪楓等革命英烈和先輩的豐功偉績。
彭雪楓將軍的兒子、原二炮政委彭小楓上將對這次活動很重視,聽了我們匯報后特意寫來賀信,委托河南省彭雪楓研究會監事長、北京市南陽商會會長、河南省人大常委王全成同志在座談會上宣讀,向主辦單位和參加活動的同志們表示問候和敬意。在座談會上,河南省彭雪楓研究會向杜崗會師紀念館贈送了《軍事家彭雪楓》一書,西華縣委副書記劉貢獻、河南省彭雪楓研究會會長梁小冰、中共周口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謝留定分別做了主旨發言,從不同側面表達傳承先烈遺志,弘揚紅色文化的意愿。
為了搞好這次活動,我提前一天到西華縣籌備,有縣委領導的支持,自然一切順利,縣委辦、黨史辦承擔了諸項活動安排。簡單吃過午飯,我來到杜崗會師紀念館,想看看展館的內容和展品。
杜崗會師紀念館是1992年經中央宣傳部批準建造的,原只有紀念碑一座,后陸續建了紀念館、雕塑群,征集文物史料,栽種松柏花木,形成了占地30余畝的紅色旅游景點,成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時值酷暑正午,烈日烘烤著大地,院內沒見到人,我走進紀念館大門,獨自在院內流連。彭雪楓將軍的騎馬戎裝雕像,坐落在院內前方,在身后孤形紅色影壁墻映襯下顯得威武高大、英姿颯爽。影壁墻陰面灰色凝重的墻體上,縷刻著杜崗會師時彭雪楓手下戰將的群英像。與之相對的,是杜崗會師后組建的新四軍游擊支隊四位主要將領彭雪楓、吳芝圃、張震、肖望東的全身雕像。雕像為紅銅合金塑造,四位英俊的青年將領身著戎裝的高大形象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在他們身后,是杜崗會師紀念館,我繞過紀念館,來到杜崗會師紀念碑前。紀念碑聳立在一片葳蕤錦簇的花木叢中,平地亝筑的基座上,三面碑體呈“Y”字形組成,上部集于子彈頭狀紅色碑頂,寓意三支部隊在中國共產黨紅色武裝旗幟下匯集一體,碑體高19.38米,象征會師時間在1938年。碑的正面是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題寫的“杜崗會師”四個遒勁灑脫的大字,兩側是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詞和紀實碑文。
站在紀念碑前,仰望莊嚴的碑體,我的思緒早已穿越時空,飛向抗戰時烽火連天的中原戰場。1938年5月,日軍占領徐州后沿隴海路西進,準備奪取鄭州,進攻武漢。6月9日,蔣介石下令在鄭州花園口炸開黃河大堤,企圖以水代兵,阻止日軍前進,為保衛武漢爭取時間。滔滔黃河水沿賈魯河道漫灌而下,淹沒了豫東、皖北、蘇北40余縣的大片土地,80余萬人慘遭溺死,千百萬人流離失所,給人民群眾造成巨大災難。但“以水代兵”只能阻日軍鐵蹄于一時,并不能斬斷日寇妄圖亡我中華的魔瓜。在日益嚴峻形勢下,河南省委根據中央指示,積極開展豫東敵后游擊戰爭的準備工作。首先將西華縣抗日自衛軍組成豫東特委“第一戰區自衛軍第七路”,胡曉初任指揮,沈東平任參謀長;在雎縣、杞縣、太康組成了由吳芝圃領導的“豫東抗日游擊第三支隊”;肖望東率“抗日先遣支隊”,在豫東地區配合吳芝圃部活動。
遵照黨中央、毛主席指示,1938年9月30日,彭雪楓率領一支373人的部隊,在確山竹溝誓師東征,于10月8日抵達豫東特委所在地西華縣杜崗村。10日,在西華縣城揚善示街明倫堂,彭雪楓代表河南省委,主持召開了豫東特委擴大會議,整頓了組織,明確了任務,宣布成立豫東軍政委員會,彭雪楓任軍政委員會主席,統一領導豫皖蘇邊區武裝斗爭。10日12日,就在我腳下的這塊打麥場上,彭雪楓率領的隊伍與吳芝圃、肖望東率領的部隊會師,整編為新四軍游擊支隊,F杜崗會師紀念碑就是當時召開杜崗會師暨游擊支隊成立大會主席臺的位置。整編后的游擊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雪楓、副司令員吳芝圃、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肖望東,全支隊1020人,分南陽、信陽、淮陽三個大隊和一個特務連。游擊支隊在杜崗整訓后,東渡黃河,深入敵后,點燃了豫皖蘇邊區的抗日烽火。在此后數年的抗日戰爭中,從杜崗出發的這支隊伍,在戰斗中逐漸發展壯大,1941年皖南事變后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杜崗村,因此成為新四軍四師的誕生地和東進抗日的出發地。
站在紀念碑前,凝視頂端那塊子彈頭狀的紅色碑帽,我仿佛覺得那是彭雪楓將軍的鮮血染成。彭雪楓將軍與我同是南陽鎮平縣人,從小聽著他的故事長大,他早就是我仰慕的英雄。參加彭雪楓研究會后,我協助黨史專家張學忠編印他花了20多年心血撰寫的70余萬字的《軍事家彭雪楓》書稿,接觸了大量第一手史料,將軍的形象在我心中越發鮮活高大起來。
彭雪楓將軍是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新四軍的著名將領,我黨我軍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軍事家。他1907年出生在鎮平縣。1925年投身革命,在20年征戰中百煉成鋼,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中央根據地,他參加過五次反“圍剿”斗爭,浴血奮戰,屢創敵軍,成長為紅軍杰出的青年將領;長征中,他率部屢為前鋒,斬關奪隘,多建奇功。特別是勇奪婁山關、攻占遵義城、參與指揮吳起鎮戰斗、直羅鎮戰役等,為遵義會議的召開、為中央紅軍落腳陜北立下了卓越功勛;紅軍到達陜北后,他受毛主席與軍委委派,于蘭州密見于學忠、綏遠密使傅作義、太原智斗閻錫山,為保衛黨中央和建立抗日統一戰線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期,他臨危受命,回河南主持軍事工作。杜崗會師后,他率部挺進敵后,經略中原,轉戰豫皖蘇邊區,戰日偽,打敵頑,所向披靡,捷報頻傳。他的部隊也由少到多,由弱到強,兵力像滾雪球似的壯大,成為一支威震敵膽的抗日勁旅。1944年9月,時任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的彭雪楓,在夏邑縣八里莊指揮戰斗時,不幸壯烈殉國,年僅37歲。
彭雪楓將軍的不幸殉國,是我黨我軍的巨大損失。毛澤東聞報后義憤填胸,拍案怒曰:“小小八里莊,竟損我一員大將!”由于時處抗日形勢的緊要關頭,也為了保護彭雪楓已懷孕6個月的妻子林潁,他犧牲的消息被定為一級軍事機密,不予外傳。直到1945年元月,林潁生下遺腹子彭小楓,中央才在延安《解放日報》頭版頭條公布了彭雪楓壯烈犧牲的消息。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彭雪楓追悼大會。朱德主祭,彭德懷陪祭,陳毅軍長致悼詞。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彭德懷、陳毅等親率代表2000余人沉痛追悼彭雪楓。毛澤東撰題了他一生所寫的最長的一幅挽聯:“二十年艱難事業,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里破碎河山,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1988年10月,中央軍委確定彭雪楓為我黨我軍33位軍事家之一。
彭雪楓遇難后,四師廣大指戰員繼承師長遺志,繼續英勇戰斗,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他麾下這支隊伍中走出的一大批人,建國后成為黨和國家的高級干部及我軍高級將領,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創下的豐功偉績,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站在紀念碑前,我猶如在翻動一部用鮮血寫成的抗戰史實,感受著上面所昭示的中華民族頑強的不屈精神和先烈彪炳千秋的愛國大義。今年是我軍建軍95周年,95載櫛風沐雨,我軍在黨的領導下,從星星之火到燎原勝勢,從篳路藍縷到強軍興軍,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彪炳史冊的英雄人物,他們的精神氣壯山河。矗立在我面前的這座紀念碑,和中國大地上眾多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樣,承載著我黨我軍的輝煌與榮光,鏤刻著革命先烈的英名與偉績,閃耀著中華民族綿延傳承的民族魂,昭示著革命軍隊堅守賡續的英雄氣。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今天,當我們共浴和平陽光,共享和諧社會,共品美好生活的時候,永遠不要忘記那些在鋪滿荊棘的道路上前進、在敵人屠刀下獻身、在槍林彈雨中沖鋒的革命先烈和前輩們。
就在我站在紀念碑前遐思邇想時,紀念館李濤館長向我走來,他已接到縣委黨史辦的通知,來和我見面。他帶我來到紀念館陳展室,我倆在一幀幀圖板、一件件文物前邊看邊淡,一同品讀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