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仗的標準錘煉能打贏的民兵隊伍
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民兵作為我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必須牢記強軍目標,在發揮平時服務、急時應急作用的同時,按照能打仗打勝仗要求,自覺獻身強軍實踐,不斷提高應戰能力。 一、始終堅持黨管武裝,把握組織基礎這個關鍵 民兵隊伍要踐行能打勝仗的要求,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加強領導、凝心聚力。一是科學設置。針對民兵組織布局分散、數量偏少等特點,做到符合條件獨立建,各鄉鎮、街道和企業民兵營,以及具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民兵連,單獨建立黨組織。整合資源聯合建,對不符合單獨建立黨組織的民兵營連,按照“地域相鄰、村村聯建”的方式建立黨組織。借助優勢依托建。借助機關、企事業單位組建的民兵分隊建制完善、組織健全的優勢,依托單位黨組織建立民兵黨組織,同步抓建,同步發展。二是規范運行。建立教育培訓制度。采取集中辦班集訓等方式,結合民兵基層黨建工作特別是戰時黨組織的主要任務,提高民兵黨組織負責人履職能力。建立軍地聯管制度。通過縣(區)黨委常委議軍會議或軍地聯席會議等形式,明確民兵基層黨組織雙重領導的隸屬關系、年度目標任務、職責要求,并適時組織檢查考評。建立服務保障制度。把民兵黨組織活動經費列入基層財政預算,將民兵黨員活動室與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統一規劃,建成“兵民一體、內容融合、活動同步”的綜合場所。三是明確職責。牢牢把握民兵隊伍建設的正確方向,注重研究解決民兵建設中的重難點問題,在遇有應急處突、搶險救災等大項任務時,特別是在戰時應戰中,民兵黨組織能夠成為民兵隊伍的“頂梁柱”和“主心骨”。 二、筑牢能打勝仗意識,把握思想建設這個關鍵 一是抓好全民國防教育這個基礎。民兵是全民國防教育的三個重點對象之一。開展國防教育過程中,注重區分層次、因人施教,在引導民兵關心國防事業、支持國防建設的同時,教育大家充分認清民兵在國防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和自身作為武裝力量組成部分所擔負的職能任務,進一步增強“兵”的責任意識。二是突出經常性思想教育這個重點。經常性教育必須通過經常性手段、運用經常性媒介來開展。當前,民兵獲取信息最直接、最廣泛、最普通的媒介就是移動通信工具。實踐中,可通過實時掌握民兵的通信方式,依托地方通信公司設立信息發布平臺,依據上級下發的民兵政治教育教材,定期編發短小精悍的教育內容,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常態促長效。三是扭住戰斗精神培育這個環節。一方面,從傳統教育入手。挖掘戰爭年代民兵參戰支前的先進典型,廣泛宣傳民兵在戰爭年代頑強抗敵、英勇斗爭的先進事跡,提升民兵戰時應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從形勢教育入手,激發民兵戰時應戰的責任感。 三、按照崗位任職需求,把握建強隊伍這個關鍵 一是選準配強。在民兵干部特別是營連長選配上,逐級嚴格把好思想、年齡和軍政素質的關口,要優先選配黨團員、退伍軍人和文化程度高、既熱愛武裝工作又有一定組織指揮能力的基干民兵?h(區)人武部在對民兵干部的選拔任用上,要給基層武裝部提出嚴格要求,對不合格的民兵干部要督促基層及時進行調整更換。二是加強培訓。建立崗前培訓和輪訓制度,新任民兵營連長必須進行系統的崗前業務知識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在培訓內容上,要突出“軍味”,注重對民兵干部軍事素質、組織指揮能力的培養。三是嚴格管理。每年對民兵干部進行一次全面考核,對表現突出、工作任務完成出色的進行表彰獎勵。 四、瞄準未來戰爭需要,把握軍事訓練這個關鍵 一是更新觀念。人民戰爭始終是我們克敵制勝的法寶。但在信息化條件下,人民戰爭不能再搞“人海”戰術。要從片面追求數量向全面提升質量轉變,從粗放型訓練向集約化訓練轉變,從以步兵分隊為主向以專業技術分隊為主轉變,科學確定訓練對象、內容和方法。二是緊貼任務。隨著戰爭形態的發展變化,民兵戰時除了傳統的安全警戒、保交護路、前運后送、后方防衛任務外,還將擔負聯合防空、網絡攻防、輿情引導等任務。“戰場”決定了民兵訓練的“方向”,必須著眼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需要,改變以基礎訓練、基本技能訓練為主的傳統訓練內容,按照“打什么仗,就練什么兵”的要求,大力開展實戰化訓練,突出抓好以防空、偽裝防護、電子對抗、應急機動、消除空襲后果等為主要內容的作戰行動課題訓練,注重抓好成建制、應用型的技戰術合練,訓練中,還要注意組織民兵親臨任務地域,強化訓練的實戰化背景。三是科學組訓。在教學手段上,在立足本職崗位抓專業訓練、依托訓練基地抓骨干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搞好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繼續走好民兵與現役部隊掛靠聯訓的路子。通過建立規范的掛靠聯訓機制,確定合理的聯訓內容和規模,采取靈活的聯訓形式,實施有效的聯訓保障,確保掛靠訓練順利開展,使之成為民兵隊伍戰斗力新的增長點。(李華、陳進九、王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