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兵富鎮 “齊步走”
時間:2015-12-26 15:12:37
來源: 作者:點擊:次
素有商城南大門之稱的達權店鎮,近年來以實施生態立鎮、農業穩鎮、工業強鎮、民營富鎮、旅游興鎮五大戰略而迅速崛起。 河南國防教育網訊 饒德忠、曾令森報道:素有商城南大門之稱的達權店鎮,近年來以實
素有商城南大門之稱的達權店鎮,近年來以實施生態立鎮、農業穩鎮、工業強鎮、民營富鎮、旅游興鎮五大戰略而迅速崛起。
河南國防教育網訊 饒德忠、曾令森報道:素有商城南大門之稱的達權店鎮,近年來以實施“生態立鎮、農業穩鎮、工業強鎮、民營富鎮、旅游興鎮”五大戰略而迅速崛起。與此同時,該鎮的武裝工作和國防建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被市、縣評為基層武裝先進單位和國防教育先進單位。這是該鎮黨委書記、民兵教導員胡正樂堅持一手抓國防建設,一手抓經濟建設帶來的喜人變化。 扎根山區,情系武裝 達權店鎮是一塊紅色土地,無論是在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這里曾經是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境內曾打贏過保衛武漢外圍戰三大戰役,靠的就是老百姓支持和參與。為了讓現役軍人安心部隊工作,建功立業,少為家庭牽掛,自2007年調入達權店鎮以來,他不管是在機關處理公務還是進村入戶搞調研,都要問問干部群眾有關現役軍人的情況,并逐一記在本子上。為了做好本鎮籍軍人服役工作,經常保持與部隊官兵通信通話,有時出差,只要知道所去城市有本鎮的官兵,就是繞道也要看上一眼。在他的幫助和鼓舞下,該鎮先后有4名正連職干部提成正營級以上,有7名戰士考上了軍校,13名戰士被轉為士官。 為給部隊輸送合格的兵員,每年冬季征兵工作開始后,他都要把征兵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從而保證了兵源的數量和質量,并實現了無政治責任退兵,無體檢責任和其它原因退兵的工作目標,特別是前年全鎮應征的11名士兵全部是大專以上畢業生,受到了市軍分區的嘉獎。 近幾年部隊的轉業干部和退伍需安置的戰士因種種原因一度視為某些地方的包袱。而胡正樂卻認為軍人是經軍隊這個大熔爐里粹過火的人,黨性最高,紀律最嚴,素質最好,每年只要有軍轉業干部安排到鎮,他都欣然接受,且將其安排到最合適的工作單位。 雙擁優撫,贏得民心 “發展經濟不忘國防,建設新農村不忘擁軍。”胡正樂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去年在鎮財政十分吃緊的情況,他加大項目跑爭力度,投入近80萬元在集鎮附近新建一座敬養院,把紅失、二戰等老英雄召集一起,這些老英雄幾乎都是孑然一身,沒有妻兒,為把他們照顧好,胡正樂向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體貼入微,隔三差五的到院里看老人吃的、玩的、用的,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安渡晚年。為了讓現役軍人安心部隊工作,他竭力幫助解決他們家庭實際困難。梅河村軍人吳連寬在某部隊服役期間,于1998年在參加抗洪過程中光榮犧牲,胡正樂在走訪農戶時得知其家庭十分困難,他當即趕往其家中,噓寒問暖,解決實際困難,并組織全村60多名民兵幫助其家發展200畝板栗和油茶,目前已產生效益,年收入逾萬元,至今,每逢春節,胡正樂都要帶上武裝部同志去看望吳連寬的父母。對于那些家庭比較困難的軍烈屬,在安排低保和“五保”時,只要情況真實,他都要親自過問優先安排。新店村年近9旬的朱光海老人,參加抗日戰爭八年,并參加了抗美援朝,為了新中國的成立,老人付出太多了。為了讓老人安度晚年,他要求鎮民政所的同志重點照顧,自己一有空也到老人家,要么與老人拉一拉家常,要么幫被子洗一洗曬曬,感動得老人熱淚盈眶,不知說什么好。像這樣幫助優撫對象解決實際困難、為優撫對象貼心服務的故事,在胡正樂身上是經常發生的。 每年的“八一”前夕,他都要召開一次“老兵”座談會,邀請部分革命傷殘軍人、復退軍人等參加,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一起暢談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和在經濟建設中如何發揮“老兵”的作用,同時還從國防義務金中拿出部分資金,組織對全鎮現役軍人的父母(或單親)到鎮衛生院進行一次體格檢查。 完善機制,夯實基礎 達權店民兵營下轄23個民兵連,有基干民兵119人、普通民兵2846人,鎮黨委始終保持黨管干部的原則,牢牢抓住民兵隊伍建設這個根本。他對專武干部,工作上,多壓擔子,放在重要崗位上培養鍛煉;生活上,多加關心,家庭有什么困難,想方設法予以解決;提拔使用上,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創造平等競爭的機會。對村級民兵干部,按照“四化”方針和民兵干部的特殊素質要求,加強教育培訓,大膽選拔使用,去年全鎮有5個村的民兵連長經過鎮黨委的考核,走上了村黨支部書記的領導崗位,有8名年齡輕、文化程度高、素質較好的民兵被選拔到村兩委班子,12名基干民兵被發展為中共黨員。 針對目前出現的民兵外出打工多、在位執勤率低、人員難組織、時間難統一、效率難保證等情況,他采取了對外出民兵建立檔案,詳細記載外出民兵的流出地點、從事職業、聯系方式等,真正做到“走有卡,到有聲,召有音”,達到了上級提出的“一冊在手,雄兵在胸”的要求。他要求鎮領導班子成員還定期深入到民兵外出務工地上門看望,征求意見建議,解除民兵的后顧之憂。與此同時,為了加強對流動民兵的管理,研究制定了《達權店鎮流動民兵管理辦法》,率先在蘇州市建立了流動民兵連。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一些流動民兵在鎮黨委的感召下,放棄在外優越的條件,回鎮帶領民兵創業。如英窩村民兵楊家成,在上海搞房地產,為了幫助家鎮發展經濟,去年回鎮投資2000萬元,承包山場發展茶葉和旅游業,在全縣引起強大反響。 民兵政治教育是保證民兵戰斗力的思想基礎。幾年來,他認真組織民兵學習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采取面授教育與函授教育相結合、集中學習教育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民兵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民兵進一步增強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觀念和懂軍事、守軍紀的大局意識。全鎮民兵隊伍綜合戰斗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和增強,在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以及維護社會治安、搶險救災、防汛抗旱等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黨管武裝,管出水平 加強對武裝工作的領導是黨委、政府的政治責任,在他的辦公桌上,始終堆放著《武裝工作手冊》、《民兵預備役建設法規》等書籍和相關資料。在平時工作中,他始終堅持把武裝工作納入鎮黨委、政府議事日程,納入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鎮年度責任目標考核內容。為了加快全鎮武裝部規范化建設步伐,他提出把鎮政府最好的房子作為鎮武裝部辦公室,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對武裝經費開支實行實報實銷。上級要求搞基層武裝部規范化建設,他單獨安排四間房子作為鎮武裝部辦公場所和兵役登記辦公室、檔案室,專門為鎮武裝部配備了電腦、電話等設施齊全的辦公用品,同時建立了民兵健身娛樂室,購置了乒乓球、羽毛球等健身器材,訂閱了《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中國民兵》等國防教育報刊10余份,為開展國防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黨管武裝對于胡正樂來說,不只是一句空話,而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制度,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近六年來,他始終把武裝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擺上黨委工作日程,切實抓緊抓好,抓好出了成效。 “強兵富鎮‘齊步走’,愛國擁軍在心頭”這正是對“黨管武裝的好書記”胡正樂的真實寫照。 (責任編輯:錦繡河山) |
------分隔線----------------------------